【歐洲行銷觀察手札】「因為我們愛你!」 柏林交通 公司BVG的自嘲式行銷
在灰濛濛的柏林,總是會有黃澄澄的各種身影閃過,可能是地鐵、電車、或公車巴士,沒錯,本篇要來談談讓柏林人又愛又恨、情感非常複雜、生活又離不開他的柏林交通運輸公司:BVG ( Berliner Verkehrsbetriebe GmbH ),以及他不務正業的行銷工作。
【Weil wir Dich lieben💛 因為我們愛你】
首先,人們第一天搬入柏林,連車站的位置都太不清楚,打開城市交通資訊網站,就要先被 BVG 亂告白一通,是的,BVG 的品牌格言( Motto )跟任何交通便捷、服務、快速、安全都沒關係,他只畫了顆黃澄澄的愛心,說:因為我們愛你(好喔。)
與柏林人的相愛相殺
BVG 身為德國首都的公共交通運輸公司,血液中似乎也流淌著德國國鐵神秘的「 Delay 型 DNA 」,除了為人詬病的各種維修改道和誤點,還有等著等著就取消的不太靠譜班表,又慢又老舊的購票機系統(UX 設計會哭暈全世界的設計師),以及啤酒瓶滾來滾去、神祕液體和氣味流竄的塗鴉車廂,每每讓柏林人吐槽翻白眼。
但,這樣照三餐被柏林人嫌棄的 BVG,卻在一個地方做得讓人嘖嘖稱奇,當然,一樣跟交通便捷、服務、快速、安全都沒關係,是「公關行銷」。
通常劇本是:BVG 推出各種創意行銷廣告,引起褒貶不一的軒然大波後,再被(覺得自己被耍的)柏林人照三餐罵:「搞這些不如去擦車廂吧!」
BVG背後強大的團隊
在柏林三年多觀察下來,覺得 BVG 背後的公關行銷團隊實在太厲害了!除了非常能夠借勢行銷,創造話題,打造出許多經典案例,同時也把品牌調性抓得很精準,還能多年下來始終如一地執行「品牌人格」,擁有一套非常精細的對外公關和行銷手段。
下一篇再來談談 BVG 也玩得如火純青的借勢行銷,這篇先來看看 BVG 行銷團隊量身訂做的「品牌人格」,以及自嘲式行銷的妙用。
自嘲式行銷
生活中,我們不時會看見品牌出現各種公關危機,若還是採取加強自我美化或推銷手段,可能會被認為「自我感覺良好」而引起群眾更大的反感,此時,與其和顯而易見的負面事實對抗,運用一些幽默和巧勁來自嘲,反而能夠在表明立場和引導群眾情緒上發揮大作用,重新刷一波品牌話題。
幽默感的尺度拿捏,則是自嘲式行銷一個重要的關鍵。
通常採取自嘲式行銷,是為了回應某些負面輿論或事實,所以前提當然是:品牌方已經知道這些負面輿論或事實,謙虛接受並採取幽默感正面對應,對我來說是一種「以柔克剛」的幻化之術,將負面印象或聲量適時引導到會心一笑的正面情緒。
日本廣告對我來說是自嘲式行銷的翹楚,今年初 特斯拉推出 Cybertruck「爆裂玻璃」短 Tee,也是非常將計就計的一次自嘲式品牌推廣。
BVG 的強化版自嘲式行銷
但,如果說,多數行銷廣告是以幽默感自嘲來達成「負負得正」的效果之後,對事件圓滿收尾,我覺得 BVG 的行銷團隊更像是塑造一個「自嘲型品牌人格」,貫徹品牌擬人化個性,而不是單純要處理一個事件。
而這個選擇,我覺得跟 BVG 的「公共服務性質」有關,畢竟這種跟大眾互動的工作根本無法面面俱到,每天都會有一些不盡人意的事,投訴不會少,一種米養百樣人,一台車也載百樣人啊!
BVG 塑造「自嘲型品牌人格」,可以幽默地回應大眾吐槽,也可以藉由調侃自己,適時表達公共服務的立場,雖然文章一開始吐槽品牌格言「因為我們愛你( Weil wir Dich lieben )」,但其實是一句非常高招的行銷文案:因為我們愛你—不管各式各樣的你,我皆為你服務。
而「各式各樣的你」就是柏林這個崇尚多元且包容的移民城市最大的特色,這也是我認為 BVG 行銷團隊把品牌調性、城市風格和「超做自己」的柏林人互動關係抓得很精準到位的原因。
經典案例分享
BVG 擅長把乘客的吐槽,轉化成他們的自嘲素材,並重新包裝,除了強化品牌個性,也間接申明品牌立場,舉凡「車票好貴」、「不準時」、「公告看不懂」、「車廂很髒」、「好擠」,這種可能是「乘客」自身也要付一部份責任的日常糾紛,BVG 全盤接收,但不會「正面硬扛」回去,而是點出這些狀況,然後幽默應答,以下來看看幾個年度經典廣告:
2015年:我無所謂 ” Is mir egal ” ( feat. Kazim Akboga )
這部影片改編自當年爆紅的 Kazim Akboga 的同名歌曲 ” Is mir egal “(我無所謂),並請本人來飾演廣告中的驗票員和公車司機,取得巨大的成功,很快取得千萬人次瀏覽。
起因可以歸於在 2015 年初,BVG 試圖請乘客以 Hashtag 「 #weilwirdichlieben(因為我們愛你)」發表與 BVG 的美好時刻,但卻引發柏林人一連串吐槽的 Bashtag (批評與惡語的 Hashtag)事件。
影片做為回應,面對各種吐槽和光怪陸離的乘車經驗,BVG 借 Kazim Akboga 扮演的車長,幽默地表示無論乘客們在車上做什麼行為,他們都無所謂,只要有買票就好,我們愛你,即便你其實好像也無所謂😂
Nur wir dich lieben so, wie du bist. 我們依你原本的樣子愛你。
影片中置入許多柏林元素:吵鬧的柏林赫塔足球隊球迷、各種裝扮奇特的族群和寵物、老是用大眾運輸搬家的柏林人、非要在列車上進行各類活動的甲乙丙丁等,讓柏林人看了又氣又好笑,不得不檢討自己是不是也是造成這類特殊風景的元素之一。
此舉成功地調侃自己,也調侃了一下乘客,轉移單方的負面聲量,甚至 #weilwirdichlieben ( 一定要加 Hashtag 符號 ) 還因此成了之後品牌格言和行銷主軸。
2016年: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” Alles Absicht “
在 2015 年得到巨大成功之後,BVG 決定繼續走這樣的道路,並更加升級。2016 年推出這支廣告,同樣回應柏林人的日常吐槽,並把這些投訴用超荒謬的理由來解釋:為了達成你們這些吐槽,我們有多~麼努力,再次成功把柏林人氣著氣著又笑出來。
故事是這樣的:有個男孩前往購買年票,算下來平均一個月還是要 60 幾歐元(兩千多台幣),不禁不解的問:「為什麼那麼貴?」
這時 BVG 辦公室後方出現了神祕實驗空間,BVG 人員解釋了簡單的服務背後是多少人的工作量,例如:
- 為了決定要 delay 多少時間,他們要養松鼠搖核桃決定;
- 為了找出最含糊不清的廣播聲音,他們測試了各種食物將嘴裡塞滿;
- 還要為司機辦理傳統且古老的「剎車保齡球」比賽,看誰能最大程度讓乘客受益(跌倒);
- 用模擬器訓練駕駛員專注力,在最精準的時刻關上門,讓任何急促想上車的人臉龐,可以無時差的貼在車門上面。
以上這些努力,讓每個月 60 幾歐的車票非常合理…很好!高招!
2017:BVG 詠嘆調 ” Arie “
已經這樣玩了兩年的BVG,決定隔一年再次出擊,讓這種BVG跟柏林人間的行銷心理戰,彷彿成了年度樂趣,這次,他們改編了古老的洗腦旋律:莫札特的《魔笛》— 夜后。
三分鐘左右的影片拍得非常有歌劇水準,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把乘客的投訴變成歌詞,唱得有聲有色,表情入木三分,太遲、太吵、太貴、太晃無法睡、太髒無法坐、太熱太臭像 Döner、廣播語意不清、公告含意未明,Beeeeee Vau Geeeeeee!非常推薦大家去看,我自己快笑死了🤣
2019:下一站:世界遺產 ” Nächster Halt: Weltkulturerbe “
最後,則是在去年 2019 年末一推出就引起軒然大波的:BVG 要申請世界遺產!(認真)
至於申請世界遺產的原因則是:這世界瞬息萬變,柏林也無時無刻的變動著,所以為了柏林人的安全感,需要一個永恆不變的堅定存在!B。V。G!
BVG 堅持復古的座位花紋設計、BVG 的司機維持著柏林古老方言的生命力、BVG 堅持古老的購票機器科技、BVG 用永恆的黃澄澄顏色定義城市景觀,BVG 讓柏林人永遠跑起來(追車),世界變化太快,還好 ( 永遠沒進步的 ) BVG 讓柏林還是柏林,所以需要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。
也許,之後吧:泰姬瑪哈陵、馬丘比丘、BVG!
(到最近還是看的到寫滿 Taj Mahal, Machu Picchu, BVG! 標語的公車)
個人小結
分享了這麼多 BVG 的瘋狂案例,讓我開始思考,在社群媒體的時代,具有公共服務性質的單位(不管公私部門),行銷的重要性在哪裡?要怎麼做?
其實 BVG 在品牌上做對了兩件事:社交聆聽,與坦誠回應。
雖然一開始 Hashtag #weilwirdichlieben 的操作有點失敗,但能夠順勢而為,廣泛蒐集在社交媒體上的公眾意見,將品牌調性一轉,成為德國最酷也最有趣的城市交通運輸公司。
對應社會普羅大眾的產品/服務本來就很難完美,BVG 了解到,與其將公眾形象訴求乾淨、安全、準時,卻因此更常被罵,倒不如貼近柏林這個城市的風格:隨意、不完美、有點破舊,卻很酷。
老是自嘲又沒什麼進步,雖然有點厚臉皮,卻至少開始蠻討喜,讓公眾輿論也能偶爾換位思考,了解他們的難處和公眾素質也是互動因素,算是不錯的社會溝通吧!
最後,在歐洲走跳多年還是必須說老實話,我覺得柏林的交通運輸已經在歐洲大城市中算還可以的了,因為運量大,意外難免較多,累積下來的印象,導致日常被嫌棄是可以理解的,尤其髒髒亂亂的環境,也是某部分沒有公德心的柏林人自己造成,所以 BVG 來背鍋,也只能說命不好? ( 欸?! ),無法做到每個人都滿意,大概是公共服務的共同宿命吧!
下一篇,我們來談談 BVG 的另一項高招:借勢行銷。
喜歡這系列故事的朋友請幫我多多分享或留言唷,讓我們之後見啦~
【延伸閱讀】